新華社紐約7月14日電,記者余孝忠、公兵、肖世堯報道,2025年的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簡稱“世俱杯”)于13日圓滿結束。此次賽事,被國際足聯譽為“里程碑式的改革”,在賽制、規則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均實現了全面升級,旨在探討如何使世俱杯更具吸引力、公平性以及全球影響力。改革不僅迅速帶來了明顯的正面影響,同時也揭示了若干亟待解決的難題,然而總體來看,它為全球足球的進一步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與動力。
從“精英游戲”到“全球參與”
2025年世俱杯的顯著特點之一,便是參賽隊伍數量從原先的7支擴充到了32支,匯集了來自全球81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眾多球員,其中不乏首次踏上FIFA頂級賽事舞臺的運動員。
此舉顯著降低了以往僅限于各大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參與的門檻,有力地踐行了FIFA“促進足球運動全球普及”的宏偉目標。
中小俱樂部的參與熱情顯著增強,他們與皇家馬德里、曼城等頂級俱樂部同場競技,這不僅為中小俱樂部的球員們增添了豐富的經歷,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所在國家和地區對足球的熱愛。這恰恰是世俱杯擴軍的目標所在——讓全球各地獨特的足球文化得以通過世俱杯這一平臺,為世界所矚目。
拜仁慕尼黑隊的前鋒凱恩表示:“我對世俱杯情有獨鐘,對球場和比賽都充滿喜愛,這里帶給我的各種體驗讓我樂在其中,即便四年后,我依然期待再次踏上世俱杯的征程。”
在本屆世俱杯賽事中,我國僅有的球員周通,效力于奧克蘭城24直播網,他表達道:“此次世俱杯匯聚了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才,身為其中之一,我希望展現中國球員積極向上、陽光開朗的風采。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膚色,但在這片賽場上,足球成為了我們共同的語言。”
與眾多俱樂部不同,奧克蘭城的球員們普遍保持著一份全職職務,他們平日里辛勤工作,閑暇時刻投身于足球運動。周通作為該俱樂部的社區教練,專注于基層及青少年足球領域的教學工作。
這種貼近民眾的俱樂部賽事,恰恰是對FIFA“足球凝聚全球”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
賽程密集賽歷承壓 多方分歧仍待彌合
一些評論者指出,舉辦新的重大體育賽事可能會給頂尖運動員帶來額外的勞動負擔,進而提升他們遭受傷害的可能性。
世俱杯的比賽時間與歐洲主流聯賽的夏季休賽期完全重合,這讓以歐足聯為首的一些洲際足球組織對其密集的比賽日程表示了長期的不滿。鑒于明年夏季即將舉行的美加墨世界杯,歐洲的職業球員將面臨連續兩個賽季的密集賽程,因此不少參加世俱杯的俱樂部醫療團隊都發出警告:“這種情況將大大提升球員再次受傷的可能性。”
瓜迪奧拉明確表示:“球員并非機械。”貝林厄姆中場球員則抱怨稱:“過度的疲勞使得受傷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斯科爾斯這位英超傳奇人物更是直言不諱:“FIFA正迫使球員以自己的健康為代價來滿足他們的私欲。”
新版世俱杯的推出可能帶來賽程表的調整,這將對歐洲聯賽的比賽計劃產生一定影響。此前,國際職業足球運動員聯合會歐洲分會已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訴訟,對舉辦新版世俱杯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態度。
一些觀點表示憂慮,認為擴充軍隊可能削弱了比賽的競技水平——在小組賽中,奧克蘭城以0比10的比分敗給了拜仁,而艾因則以0比6的比分輸給了曼城,這兩場比賽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亞洲、非洲以及北美的球隊整體實力不強,有些比賽因實力差距過大而失去了懸念,難以吸引中立觀眾的關注,導致比賽的觀賞性大幅下降。
對此,FIFA主席因凡蒂諾明確指出,本屆世俱杯遭遇了歐洲地區較多的質疑,比賽期間的高溫天氣等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改善。此外,FIFA亦強調,盡管競爭激烈程度存在差異,但世俱杯的意義遠不止于勝負,它更是不同足球文化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橋梁。
讓比賽“更快、更清、更公平”
除了賽制,新版世俱杯的技術革新堪稱“顛覆級”。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在今年的年度會議中通過了相關修正案,規定一旦守門員控球時間超過8秒鐘,裁判員需判給對方角球。這一新規定將適用于本年度的世俱杯賽事。
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的主席科里納指出,這一改革措施深受好評,比賽進程顯著提速,以往守門員長時間控制球造成的延誤情況顯著減少,在世俱杯賽事中,僅有兩名守門員因違規操作而受到處罰。
裁判設備與權限得到提升。主裁判配備攝像頭進行直播,展現第一視角,同時接入轉播畫面,使觀眾得以從裁判的角度體驗比賽的關鍵時刻,從而增強了賽事的娛樂性。主裁判現場公布VAR(視頻助理裁判系統)的判定結果,提高了判罰的透明度。場內球迷得以與裁判一同觀看VAR的顯示畫面,增強了觀賽的互動體驗。
教練團隊通過運用平板電腦進行人員更換,有效降低了因與第四官員交流不暢而引發的換人過程中的混亂局面。借助平板電腦,教練們能夠實時查閱到球員的各項數據,包括他們的跑動距離和心率等,這為球隊提供了依據,使得他們在調整場上陣容時更加精確。
觀察實際效果,新規定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賽事的連貫性和公正性。
FIFA豪擲“億金” 球市冷熱不均
國際足聯將世俱杯的總獎金從上一屆的1600萬美元提升至10億美元,參賽隊伍也從7支增加到了32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有32支隊伍參與的2022年世界杯,其總獎金僅為4.4億美元。這樣的獎金數額,足以使其他所有足球賽事望塵莫及。
依據運動表現和商業效應等綜合指標進行評定,本次世界俱樂部杯共有32支俱樂部分獲不同數額的獎勵。以位列末位的奧克蘭城為例,他們獲得的獎金高達458萬美元,這幾乎等同于他們過去五六年的總收入。
豐厚的獎勵不僅吸引了眾多俱樂部參與,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球員們的競技熱情。曼城的首席執行官索里亞諾明確表示,高額的獎金使得世俱杯更具誘惑力,而賽事在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度顯著增加,這也極大地提升了其商業價值。
投入巨額資金舉辦賽事是否會遭受損失?因凡蒂諾在此場合透露:“該賽事累計實現了超過21億美元的收入,平均每場比賽的收入高達3300萬美元。在全球范圍內,沒有任何其他俱樂部賽事的收入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來自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250萬觀眾親臨現場,目睹了每一場賽事,而每場比賽的觀眾人數大約在4萬左右。這是因凡蒂諾的描述。
為了提升賽事的知名度,國際足聯以十億美元的價格與網絡體育直播平臺DAZN達成了全球轉播權的合作,雙方還簽訂了無償轉播的協議。在此框架下,DAZN無償提供了63場比賽的直播信號,并使用32種語言進行解說,使得全球的足球迷們能夠免費欣賞到頂級俱樂部之間的精彩對決。入場儀式已從過去的集體列隊行進轉變為每位球員單獨進場,而決賽環節中加入了中場表演等新環節,FIFA所實施的這些創新措施,使得整個儀式的莊重感更強,然而,它們也引發了諸多爭議——特別是中場表演的時長達到了24分鐘,這一做法違反了中場休息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5分鐘的規定。
世俱杯的球市呈現出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根據FIFA的統計數據,本屆賽事中,有四場比賽的觀眾人數未超過一萬,其中最少的一場僅有3412名觀眾。然而,也有16場比賽的觀眾人數達到了六萬甚至更多,其中切爾西與巴黎圣日耳曼的決賽觀眾人數高達81118人,創下了本屆賽事的最高紀錄。
混采區的“秩序”和“混亂”
世俱杯的新版混采區取消了電視記者和文字記者的采訪順序,改設了四個采訪區,其中兩個分別供主隊和客隊使用。俱樂部指定的球員將分別用母語和英語接受媒體采訪。文字記者有權拍照和錄像,不過視頻資料需在混采活動結束后一小時方可上傳至網絡,且在發布后48小時內必須撤除。
諸多媒體記者對其表示贊同,并認為此舉能夠確保有球員愿意接受采訪。巴西《蘭斯報》的記者多爾贊透露,在卡塔爾世界杯決賽結束后,記者們耐心等待了整整兩個小時,阿根廷球員終于一同出現在了采訪區域,然而他們只是放聲高歌,卻沒有一位球員愿意接受采訪。
同時,眾多記者對此新形式持保留態度。委內瑞拉子午線電視臺的記者卡拉斯科表示:“我曾報道過九屆世界杯,但對此模式感到不適應。這仿佛是一場規模較小的記者會,所有記者所聽到的信息如出一轍,缺乏獨家報道,我們無法挑選自己想采訪的球員。”
美國《赫芬頓郵報》的記者拉米指出,這種新型模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題,例如在英語采訪環節,來自非英語國家的記者在采訪本國運動員時更傾向于使用母語,這便使得英語采訪環節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盡管FIFA在后續賽事中嘗試實施了一些優化策略,比如為球員接受英文采訪提供翻譯服務,但實際情況是,受訪球員的國內記者依舊習慣用母語提問,翻譯還未作出回應,其他記者便已提出新的問題。而且,在混采區,記者們對知名球員爭相提問,而對普通球員則幾乎無人問津,形成了頗為尷尬的場面。
特別要指出的是,混采區域內配備了電子顯示屏,該屏幕展示了受訪球員在當場比賽中的各項數據,這對記者們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提供了便利。
總體來看,2025世俱杯的改革在增強商業價值、比賽吸引力和國際知名度方面實現了顯著進展,然而,賽事安排的密度以及球員的身體健康狀況仍需進一步改善。在追求“精英化”與“普及化”之間,我們需努力尋找平衡點,同時,縮小各隊之間的差距并促進整個球市的發展,這些方面的工作仍需持續努力。
下一篇: 返回列表